浴佛緣起
三○三五年前,兜率天宮裡,護明菩薩觀察娑婆世界,知眾生得度因緣已成熟,於是乘六牙白象降臨人間,從印度迦毘羅衛國王后摩耶夫人右脅入胎。韶光荏苒,十月將滿,摩耶夫人行經嵐毘尼園,於無憂樹下出生太子。四月初八太子誕生時,地湧七寶蓮花,個個大如車輪,金色晃曜,承接其足;太子於十方周行七步,右手指天,左手指地,作師子吼:「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;三界皆苦,我當安之。」是時大地震動,放大光明,天女散花,慶讚世尊聖誕,四天王以香湯灌沐太子金身,九龍從上而下緩瀉清淨甘泉灌沐太子,人天咸皆鼓舞歡欣,讚歎世尊慈悲降世,為三界熱惱眾生帶來清涼甘露,為迷途眾生指示一條光明大道。為紀念佛誕,佛弟子於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舉行浴佛慶典。
大和尚開示
浴佛法會是藉事顯理,在事相上,透過外在清淨的環境,外淨塵勞;藉著浴佛,內淨心垢,使自心遠離塵垢、煩惱,將心當中的塵勞一掃而空。
佛經云:「凡有心者,皆當成佛。」每一個人都能成佛,然而「覺即菩提,迷即眾生」,儒家提到「使先知覺後知,使先覺覺後覺」,我們也知道所謂的「先知先覺,後知後覺,不知不覺」。
佛是先知先覺;懂得修行學佛,屬於後知後覺。雖然現在心當中有塵勞,但是和佛菩薩比起來,本具的覺性並未減少一絲一毫,未來成就佛道時,這念心也不增加一絲一毫。
大眾要學習佛菩薩的精神,外修一切善,不執著一切善,時時檢討反省心中的煩惱、執著,將心當中所有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邪見等塵垢去除,就能令自心放大光明,這才是浴佛真正的意義。
浴自性佛 證淨法身
「我今灌沐諸如來,淨智莊嚴功德聚;五濁眾生令離垢,同證如來淨法身。」浴佛亭前,老老少少滿懷虔敬喜悅,以一勺勺香湯沐浴佛身,同霑佛陀的慈悲與光明!
《浴佛功德經》云:「佛說浴像法,諸供養中最為第一,勝以恆河沙等七寶布施。」經典亦載,以清淨心灌沐佛像,有種種殊勝功德,能令眾生「現受富樂,無病延年,於所願求,無不遂意,親友眷屬,悉皆安穩,長辭八難,永出苦源,不受女身,速成正覺。」而真正的殊勝功德,源自一念清淨虔誠,浴佛的當下即是浴自心,以清淨的身口意行一切善,將佛陀的教化具體落實,方能如沐佛偈所言「淨智莊嚴功德聚」,並以清明之智自利利他,進而親證如來清淨法身。